上海书展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盛会,每年都有上海的一众高校出版社以及本地的世纪出版集团(废话),还有一众外地的出版社前来参展。
每家出版社的位置每年都没有什么大变化。比如华理和同济的,从我第一次逛(
大概在2012)到这次,从来没变过。当然还是有点小变化的。比如相比去年,中华地图学社从一个转角处搬到了旁边,现在这个转角是文汇出版社。
这回去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,也不想在里面待太久,所以就照着自己的偏好找了几家社的重点看一番,其它就走马观花。
老规矩从西面进,先上二楼,直接进入上海高校区
一进去就是华师大,一课一练75折赫然在目,实在不爽。匆匆一逛全是教辅,润了
我最喜欢的还是同济大学出版社,毕竟同济的王牌:建筑设计/轨道交通/城乡规划 都比较对我胃口233
在里面看到上海园林的一本集子,还有上海城市规划相关的
也有关于城市交通的一些论述,比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什么的,还有一半《市域快线 快慢车运行组织理论与实践》
我最终在这里买了一本《东京城市更新经验--城市再开发重大案例研究》
隔壁就是华东理工
学校主打的化工方面的学术著作当然是无人问津的,最火爆的还是引进的那些迪士尼双语书/原版书
再往前走就是复旦和交大了,复旦门前就是《轻松备战高考英语》,瞬间把我拉回几个月前准备高考英语的时候,哈哈,恍若隔世。
复旦对面就是交大
摆着不少交大医学院的“精准医学出版工程”的书,想到同桌考上了交大医学院,而我是在上海理工,差距如此之大,哈哈,唏嘘不已。
随便看了一圈也没啥吸引我眼球了,便继续向前。
中华地图学社展区还是老样子,一大批老年人光顾。时至今日还在光顾实体地图的还是哪些人呢?在电子地图如此发达的今日,又是怀着怎样的想法呢?不知道。不过我知道的是我也是其中一员。
从小我便热衷于取阅地铁站里提供的免费地铁地图。我也热衷于在路上接下旅行社的张张传单,在广告之海中寻点乐子。
好了,回到书展。
翻到一本《图说金山地名》,这还比较有意思。作为传统媒介,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并没有“以卵击石”,而是结合了文史,结合了乡土地理,带来不一样的体验。
说起金山,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金山铁路了,以及一系列的公交专线---“莲卫专线”等等。(小时候住在莲花路地铁站附近,经常能看到这些专线)当时还是幼儿园托班,心中一直有个疑惑“别的公交车都是数字线路号,怎么这些是文字?便产生了这个印象
金山铁路在2010年通车后,到金山卫/石化那边舒适了不少,铁路也不会像公交车那样堵在莘庄,所以也更快,更方便控制行程的时间。
金山铁路早期配车全都是CRH2A,还是全列自由席,便可以花10块体验1小时的一等座,爽歪歪。
后面在车上经常会在手机上翻地图,发现金山园区站附近居然有个“山阳镇”。CRH2A经过山阳镇,岂不就是山阳新干线!哈哈!而且金山铁路还有一站叫新桥,新干线实锤了,
这本书的封面就有印着“山阳”
于是我抱着这本书随便乱翻了一会儿,不过当时人太多,翻阅过于匆忙,没留下什么印象,截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忘掉了。当然,我也没买这本书。
往后走就是外文书店/中国进出口出版公司
随便看了下,有卖过期刊物,一本2024的national geographic 还要卖30,简直抢钱。不买不买。
卖的这些个书基本都是耳熟能详的东西。乔布斯传从我第一次逛书展卖到了现在。今年jobs旁边多了Tim Cook传,也是凑齐apple的两代灵魂CEO了
接着走就走到了中庭。不知道为什么今年感觉十分红色。虽然中庭还是老规矩,但会议大厅今年是来了湖南的一些个传媒公司,主题也是红色相关的,甚至“湖南”二字还用的毛体,有些,,不好评价。
接着就是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几家社了。我每年最重点光顾的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,今年也是如此。
逛了许久,最终买了《淮海居士长短句集笺注》和《洛阳伽蓝传》
看到本《春秋穀梁傅注疏》,不过价格跟网上没什么差别,于是没买。
其它社看来看,都没啥兴趣,所以就走了
哦对,还看到有几位老先生在组织一场签售会,关于铅笔收藏的。我挺感兴趣,他还说“铅笔收藏家是少之又少,希望抛砖引玉”。我想:谁还没对铅笔感兴趣呢?小学时班里不少人都爱铅笔。不过又想:我已不再关注铅笔了,这项爱好能坚持到随心所欲之年,也是不容易了。
今年的书展之旅就这么结束了,希望以后能越办越好吧。
Views: 1